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> 第九十一章【党争之兴】

第九十一章【党争之兴】(第2页/共2页)

但漠南蒙古土默特部众觉得这是在内斗,便联名上书请求大明帝国册封新任首领。

最终朝廷经过商议决定封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为顺义郡王,其中明神宗赐婚把漠南蒙古土默特前任首领:俺答汗,妻子:三娘子,嫁与漠南蒙古土默特部新任首领,是为「忠顺夫人」各赐钱物有差。

此举使得漠南蒙古土默特部解除了危机,也让漠南蒙古土默特部忠顺夫人:钟金·克兔哈屯,继续掌握大权,实行与大明帝国的友好关系。

从6月23日开始,北直隶京畿地区连降大雨,官民房屋倒塌不计其数,居民被压死、溺死者亦不计其数,民饥困不堪。

6月29日,明神宗急忙令明顺天府府尹:周继,加意赈恤,贫困户每人发米五斗、银五钱,压死者,每人一石、银一两,伤者,米七斗、银七钱。

7月10日南北各地相继发生旱涝,灾情严重,先是黄河决堤水淹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,再到开封府、河南府陕州、灵宝县,府州县大雨不止,漂没人畜不计其数。

北直隶京畿通州三卫大风雨,漂损漕米八千一百七十三石。

7月21日,江北蝗灾、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大旱、江南大雨,据明户部右侍郎:孙丕扬,上奏称“黄河饥民食草木,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富平县、蒲城县、同官县,等诸县皆食石头,今海内困于加派,请酌定岁用,清难裁之冗,息难支之民。”

明神宗见饥民以石为粮,立刻传令停止先年不时征取,并派遣官员分往各方进行救济。

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正月初9日,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州府蕲州有百姓:刘汝国,因之前参加梅堂军领导的农民造反事件,又在梅堂军首领:王安,被杀之后继任首领。

现在被明军追捕潜逃到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州府,与南直隶安庆府太湖县、宿松县,一带地区重新集结力量抗明,自称为「顺天安民王」。

恰好时值旱灾,饥民多数从之,队伍迅速发展到了数万人,以焚烧官府、驿站,劫掠富商乡绅田产粮食为生,用来救济广大饥民,并与官军展开殊死搏斗。

先后杀死明安庆卫指挥使:陈越、明黄州府判官:陈策,使得朝廷惶恐不安!遂命令湖广都指挥使司各地卫所和南直隶五军都督府调集大批军队,分兵进剿围攻梅堂军。

2月初3日,梅堂军首领:刘汝国,被明军围困在安庆府地区,让太湖县乡兵:张惟忠,给抓获献俘明军斩于安庆卫指挥所,部众二百五十余人全部遇难,此次梅堂军造反失败。

7月21日晚上戌时,南直隶苏州府、松江府,等地东风怒卷,导致太湖水涨潮高达二丈,大风拔木仆屋,田禾皆被淹没。

7月27日以后又有大雨经旬,昼夜不绝,禾苗腐烂庐舍漂没,居民大饥,复又起大疫,迫使米价暴涨,斗米白银二钱、斗麦白银一钱。

时人啖糠屑,以豆饼作粥,继而又以草根树木为食,饥民尸体甚多,饿殍填塞,街巷濠堑浮死遍野,舟船皆不能行,城内外积骸如山。

朝廷不得不下发南直隶各部衙门库银,用来赈灾安民以定人心。

9月20日,因明甘肃总镇总兵:刘承嗣,约束太严,时常鞭挞部下,饷银又不按时供给,惹得部众遂反抗起事,持刀欲杀明甘肃总镇巡抚:曹子澄,以此来要挟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都司府发放军饷。

朝廷得知后立刻罢免了明甘肃总镇巡抚:曹子澄,和明甘肃总镇总兵:刘承嗣,的官职发放去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肃州卫边疆。

10月初4日,明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总督河道:潘季驯,建议河防八事,上奏道“一;久任部臣,说水性有顺逆,河情有分合,地势有险夷,只有久任才能熟悉情况。二;责成长令,说理河如理家,今沿河州县长犹家长,调集夫役,备办物料,宜有专责,州府县官亦有总理之责。三;禁调官夫。四;预定工科。五;立法增筑。六;添设堤官。七;加帮填土。八;接筑旧堤。”

这八条治理黄河、长江,决堤之道均被明神宗批准录取。

本站最新网址:www.99xs.net

如果你也喜欢网购,可先免费领取:淘宝优惠券京东优惠券拼多多优惠券网购才省钱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(第2页/共2页)